集文化传承、生活美学、性情陶冶、工匠精神于一身的建水紫陶,有着讲不完的故事。每周四,小编会带大家解读一期建水紫陶的那些事。
“质如铁、亮如镜、润如玉、声如磬”,建水紫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艺术价值久负盛名,成为红河州最靓丽的名片之一。近年来,建水县以不断推进紫陶产业转型升级,以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,打造出建水紫陶街、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等创新业态,不断提升“建水紫陶”品牌影响力,实现建水紫陶产业多元化发展,千年紫陶,日久弥新。
建水素有“滇南邹鲁,文献名邦”之美誉,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在此交流碰撞,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建水紫陶。据考证,早在4500年前,建水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,清代开始烧制紫陶,以五色陶土为料,加上独特的书画、雕刻、镶嵌、磨光等工艺,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典范。其制作工艺中“淘泥十二练”“成型七十二技”“冶陶二十四法”,共计一百零八道工序最为人所津津乐道,被誉为最“复杂”的制陶技艺。
1953年,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,建水紫陶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,享誉全国。自上世纪以来,紫陶制作大师辈出,以碗窑村为烧制中心的紫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,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扩大。现有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”“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师”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“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”“云南省工艺大师”共34名,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,及省州市各级非遗传承人23名。紫陶产业发展迅速,为建水县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余个,有效解决当地就业问题。
不久前,在创意云南2018年文化产业博览会上,建水紫陶大放异彩,著名画家陈鸿翎携50余件建水紫陶作品参展,作品大多采用建水紫陶独有的阴刻阳填装饰技艺,高温烧制、无釉磨光而成,受到昆明市民及各地游客一致好评。不仅如此,来自红河州民族师范大学陶艺专业的6位学生还将制陶技艺“搬到”文博会现场,将制泥、拉坯、精修等制作工序呈现在大家面前,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建水紫陶。
据悉,为传承发扬建水紫陶,建水县相关部门严格抓好云南冶金技校临安校区、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“陶习苑”等四个建水紫陶实训基地的建设,培养出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。将当地的“粮农”“菜农”逐步转变为“陶农”、陶艺家、陶艺师,每年为建水紫陶产业输送各类后备人才近千人,千年紫陶,薪火相传,窑火永不熄。
华灯初上,建水紫陶街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在建水紫陶街,游客不仅能“淘”到心仪的紫陶产品,还能亲自体验建水紫陶制作,通过动手制作,能更深刻地感受其所蕴含的独特魅力,并将亲手制成的建水紫陶带回家,十分有意义。
建水紫陶街坐落于建水广慈湖旁,在建水工艺美术陶厂旧址上改造扩建,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,历时3年多倾力打造而成。走进建水紫陶街,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沿地势而上,宽窄不一,街道两旁房屋错落有致,潺潺溪水从门前流过,散发着南方小城独有的闲适自在。在建水紫陶街内,仍留存着原工艺美术陶厂高20米的烟囱、推板窑和很多老机器,岁月在这些老物件上留下厚重的质感,与建水紫陶街的熙熙攘攘形成强烈对比,时空交错令人沉醉。
为全力打造建水旅游品牌街区,为建水紫陶产业发展创造新平台,2015年9月26日,建水紫陶街正式开街,成为服务于紫陶产业发展、填补市场空白的旅游文化新业态。为营造出留得住游客的旅游氛围,建水紫陶街先后邀请多位紫陶名人大师入驻,形成产业集群效应,为众多有志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平台,成为充满创意和活力的紫陶产业众创空间。
不仅如此,建水紫陶街还相继引入酒吧、民宿、工艺品和小吃摊位、电影院等配套设施,补齐绿化、灯光,构建起完善的旅游服务链条。据建水紫陶街办公室主任马军介绍,目前,紫陶街的日均客流量达1万人次。建水紫陶街已成为游客了解紫陶历史、寻味紫陶文化、购买紫陶产品、体验紫陶制作的云南文化旅游新地标。
2018年1月,中国·建水紫陶营销中心落地建水紫陶街,成为红河州最大的紫陶直营店。中国·建水紫陶营销中心延展了建水紫陶对外宣传的新平台,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需求,体现了“集众家之所长,会众家之所萃”的经营理念,充分向广大游客展示紫陶的魅力。目前,建水县政府正努力将建水紫陶营销中心打造为建水紫陶集散、交易中心,引导游客来此购买建水紫陶、体验紫陶工艺。
2018年1月,建水县举行了“紫陶文化产业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”创建资格启动授牌仪式,成为首批获得资格名单中唯一位于县域的园区。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占地面积约300公顷,核心区域包括紫陶文化创意园、紫陶文化主题街、紫陶小镇、碗窑古村、碗窑新村等,将生态、文化、休闲和旅游紧密融合,集创意、生产、展示、体验于一体,与建水古城、陶艺小镇、旅游景区对接,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格局。
来到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,一排排紫陶作坊大门敞开,众多精心制作的建水紫陶作品便从此而出。走进其中一家四合院,绿意盎然的庭院内,传统的柴烧窑洞正在工作,热气腾腾,数日后将从中产出一批高品质的紫陶作品,这里便是建水知名企业的“铭窑昌泰”。据“铭窑昌泰”负责人蔡建波介绍,“铭窑昌泰”成立于2014年7月,是一家集生产、研发、销售为一体的紫陶企业。
在“铭窑昌泰”生产车间内,国家工艺美术师李志伟正摆弄着手中的刻刀,在紫陶上刻出精美的图案纹理,这便是建水紫陶阴刻阳填工艺。李志伟说,“下刀的力量完全凭感觉,刻深了会刻穿坯体,而刻浅了将无法填彩,全凭经验与功夫。”从事阴刻阳填工艺数十年,李志伟两鬓已生白发。据悉,“铭窑昌泰”共有建水紫陶从业人员47人,其中不乏名人大师,通过名人大师进行创作指导,建立起了建水紫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。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刘亮华来到建水已有4年,一直在“铭窑昌泰”负责拉坯工作,在日常工作中与名人大师交流,对建水紫陶产生浓厚的兴趣,“建水紫陶与景德镇陶瓷有很大不同,建水紫陶繁复的制作工艺更加吸引我。”刘亮华说。
依托紫陶产业,“铭窑昌泰”通过文旅融合的多元素经营模式,拓展了高端民宿、本土特色文化饮食、紫陶制作体验等经营业务,并开发出景观陶、旅游陶等产品,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,在建水紫陶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上做着有益的尝试。未来,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将成为集艺术创作、创意设计、生产加工、文化体验、文博服务、文化旅游、主题公园、艺术培训、物流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,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,拉动就业和增收,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。
近年来,随着建水全域旅游不断发展,紫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愈发紧密,建水县通过举办紫陶文化旅游节、紫陶世界艺术大赛等活动,展示紫陶名品、开展紫陶交易、推广紫陶文化,为不同地域的陶艺工作者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。在推动紫陶产业发展时,也为建水文旅融合发展增添助力,千年紫陶,已然成为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。
建水县文产办主任、县紫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童石磊介绍,截至2018年6月底,建水工商登记注册紫陶企业和个体户1126户,从业人员2.5万人;总产值13.47亿元,年底有望突破20亿元。紫陶产业中既有一批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的骨干文化企业,也有大量的中小型紫陶文化企业以及个体户。
承办:建水县文产办、 建水县紫陶产业发展中心、红报商城、红河恒诺科技有限公司
1、稿件:文图稿件要求文笔优美,生活气息浓厚,故事感人,题材不限,鼓励原创,来稿请注明是否原创,原创人,非原创请注明文章来源。
部分文图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