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发展迅速,成为建水县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,“千年建水紫陶”大放异彩,以其悠远的历史传承、独特的工艺技艺、广阔的发展前途,成为云南省、红河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亮点。
作为中国“四大名陶”之一的建水紫陶,以其“坚如铁、明如水、润如玉、声如磬”的独特魅力备受市场关注和消费的人青睐。如今,建水紫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,并辐射韩国、新加坡、越南、老挝等国家,紫陶文化产业成为“六稳”“六保”重点民生产业。2016年至2022年上半年,建水紫陶登记注册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从872户增加到2415户,辐射带动相关从业人员从1.5万人增加到4万余人,紫陶产业年产值从11亿元增长到40.3亿元,“十三五”期间年均增速达33.56%。
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,得益于建水县委、县政府“擦亮千年建水紫陶名片”战略的强力推进。早在2005年,建水县明确将紫陶产业列入重点文化产业之一,鼓励和支持发展紫陶产业。在17年勤耕不辍、精业笃行的发展过程中,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喜报连连。2008年,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16年,建水紫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;2017年,“建水紫陶”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;2017年10月,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,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资格的10家园区之一;2019年,建水荣获“中国紫陶之都”称号;2020年12月,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,是国家文旅部评定的唯一一家县域创建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,并于2021年3月获“全国版权示范园区(基地)”称号。2021年,建水紫陶匠人参加各类赛事捧回国家级金奖35项、银奖26项、铜奖14项。
一项项荣誉的取得,是建水立足资源禀赋,复兴紫陶文化,全力发展紫陶产业的有力见证。
为进一步释放产业潜力,2021年,州委、州政府把紫陶文旅产业链作为全州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来打造,瞄准“到2025年,实现紫陶文旅产业链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”的目标,提出“两区布局、四轮驱动、三化推进、四融四扶一跨”的发展思路,不断强链、补链、延链,千年建水紫陶焕发新生机。
在驱动紫陶产业提质发展中,建水县着力打好“师承体系”“联动培训”“院校培养”3张牌,促进人才教育培训和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,为紫陶产业工业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。目前,共培育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”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”“大国工匠”等国家级大师3名,省级各类工艺美术师、陶瓷艺术大师94名,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承人68名,2607人获人社部门劳动技能证书,911人获工艺美术职称;通过院校培养每年为紫陶产业输送各类人才近500人。
按照“扶大、扶优、扶强、扶特”的工作思路,该县实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、骨干企业、特色型企业带动行业集群发展的战略,培育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骨干企业,着力扶持一批“规上工业”“限上批发业”“限上零售业”紫陶企业。目前,已培育限上零售紫陶企业10家、规上工业紫陶企业1家。建成省级众创空间2个、州级众创空间3个、州级孵化园3个,形成“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”的“双创”格局。
聚力“紫陶+旅游”,该县高标准打造“紫陶街”“碗窑村”“紫陶里”等文化旅游街区,有效带动餐饮酒店、民宿客栈、旅游观光等行业发展。高位推动与普洱茶产区深度合作,举办“窑想千年·陶醉建水”茶陶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,共促茶陶“牵手联姻”,9家外地茶企与建水紫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。同时,全力发展工艺陶、生活陶、景观陶、建筑陶等多元化产品,逐步扩大紫陶产业规模,打造紫陶产业高质量发展“金字塔”。
以国务院批复红河州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,建水县与云南腾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合作,在游云南App上首发云南首款文旅数字收藏品建水紫陶“兽耳方尊”,促进了文化产业商业经济价值的焕活。
同时,大力推广溯源码试点工作,通过溯源系统的建设,初步实现建水紫陶可追溯、可认证,为名家名作破解了知识产权保护难题。截至目前,该县累计发放各类防伪溯源码14000余个。按照“借力发展电商、合理发展电商”的理念,开展抖音直播培训600余人次,培育建水紫陶电商200余家,覆盖淘宝、抖音、拼多多等多个平台,创造单个账号月销售额突破70万元纪录。
2021年,建水紫陶线亿元,电商服务业成为紫陶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“加速器”,推动建水紫陶产业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