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和瓷的区别通俗地讲: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,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.陶瓷则是陶器,炻器和瓷器的总称.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,经过配料, 成型,干燥,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. 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,有些能耐水,有些并能耐酸.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, 化工, 电力,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.此外,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, 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作而成的制品,也叫做陶瓷,如块滑石瓷,金属陶瓷,电容器陶瓷, 磁性瓷等. 大范围的应用于无线电,原子能,火箭,半导体等工业.目前,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无机非金属固体材...
通俗地讲: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,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.陶瓷则是陶器,炻器和瓷器的总称.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,经过配料, 成型,干燥,焙烧等工艺
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. 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,有些能耐水,有些并能耐酸.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, 化工, 电力,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.此外,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, 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作而成的制品,也叫做陶瓷,如块滑石瓷,金属陶瓷,电容器陶瓷, 磁性瓷等. 大范围的应用于无线电,原子能,火箭,半导体等工业.目前,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无机非金属固体
面看来很相似,但是,它们毕竟各有其特色而不同。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。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-1050℃之间。若温度太高,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。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,有不少孔隙,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。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,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。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。原始社会制造陶器,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作而成一定器形,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,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,将其内外用手抹平。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。进入封建社会后,又发明了模制法,即将陶泥填入模中,脱出器物的全形。人们推测,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,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烧。在六七千年前,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。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,把陶器分为红陶、灰陶、彩陶、白陶、彩绘陶、黑陶和釉陶等系列。 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,它的颜色有如红砖色。这是在烧窑时,充分供应气体,形成氧化气氛,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,便呈现出红色了。 灰陶即指陶器为灰色或灰黑色。这是在烧窑后期,控制火候,形成还原气氛,由于窑中缺少氧气,陶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为二价铁,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。灰陶最常见,一般都比较粗糙。 彩陶是陶器入窑前,在陶坯上进行彩绘,烧后有赭、黑、白等色。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即为一例。白陶,即白色的陶器,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的,还在于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少,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扰便呈现白色了。 彩绘陶也是带彩色的,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。由于颜色没有经过焙烧,与坯体粘结不牢,很容易脱落。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就属于彩绘陶。 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见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。这是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翳,使烟中的碳微粒渗入,充填陶器的空隙,便能呈现黑色。黑陶制品中有的壁像蛋壳一样薄,被称为“蛋壳陶”,十分珍贵。 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的陶器。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、氧化铝、氧化钙、氧化钠等,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制成,烧融后呈一种玻璃态。在釉中若再加进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、氧化钴等,焙烧后就会出现绿、蓝等色泽,常见的唐三彩就是釉陶。 瓷器发展历史简述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。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,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,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,到东汉时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的状态,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。瓷器是以瓷土为原料,经过配料、成型、挂釉、干燥、焙烧等工艺流程经1300℃以上高温烧制成的器物。经过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和隋代,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。宋元时期制瓷业获得很大的发展,明清时期制瓷业更加繁荣昌盛,制瓷工艺又有了改革创新。 一、原始青瓷 我国商周时代就出现了瓷器,称为“原始青瓷”。之后瓷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、再到彩瓷的几个发展阶段。 二、东汉青瓷 东汉青瓷毕竟刚刚从原始瓷中脱胎出来,也是原始瓷器踏入成熟期的门槛,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,在造型和装饰风格等方面还带有前期样式的烙印:胎土是就地取材;器型和装饰风格 也源于原始青瓷,但制瓷工艺有显著提高,东汉青瓷的出现,打开了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新纪元。 三、魏晋南北朝瓷 这一时期是我国瓷器生产的跃进时期,制造工艺逐步的提升,青瓷广为普及,形成了南方和北方两大青瓷系统。釉的种类大增,出现了黄釉、酱釉、黑釉、黑褐釉等瓷器,并发明了糊中挂彩的技艺。特别是北朝时期成功地烧出了白瓷,成为瓷器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。 四、唐瓷 唐代制瓷业在规模、技术、艺术上都超越前代,瓷窑遍及大江南北。唐代由于瓷器产区日广,各地区出现不一样的风格的瓷窑体系,故开始在窑上冠以地名,如越窑、邢窑、岳州窑、洪州窑、寿州窑等。青瓷、白瓷都发展到成熟、完善的地步,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并驾齐驱的局面。其时瓷器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最为著名,一白一青,遥相辉映,即陶瓷史上所称的“南青北白”。 五、宋瓷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,名窑迭出,品类繁多。除青、白两大瓷系外,黑釉、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。举世闻名的汝窑(河南临汝)、官窑(河南开封) 、钧窑(河南禹州)、哥窑(浙江龙泉县)、定(河北曲阳)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。还有陕西的耀州窑,浙江的龙泉窑,福建的建窑,江西的景德镇窑、吉州窑,陕西的耀州窑,河北的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,各领风骚,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,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。 六、元瓷 元代的制瓷业在宋、金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,突出成就是大量烧制青花瓷和发明了釉里红装饰法。在统一中国的前夕(1278年)在景德镇设立“浮梁瓷局”,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“二元
法”,使得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进一步提升,并成功地烧制出卵白色的“枢府”釉,尤其是元青花的烧制成功,在中国瓷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元代是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,起着承先启后的及其重要的作用。 七、明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,明代瓷器生产空前繁荣,景德镇窑名满天下,民间窑厂遍布南北,制瓷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。单色釉方面又烧成了鲜红、宝石红、翠青、娇黄、孔雀蓝等新品种,青花产量、品种之多,制作之精,史无前例,尤以永乐、宣德、成化、嘉靖四朝作品成就最突出。“斗彩”和“五彩”的出现,把我国制瓷工艺推向了以彩瓷为主的黄金时代。明代从洪武35年开始在景德镇设立“御窑厂”,烧制出了许多选料考究,制作精细的高格调艺术精品,对推动制瓷工艺向高水平发展有非消极作用。 八、清瓷 清代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,达到历史上的顶配水平,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。在彩瓷方面除青花和五彩瓷进一步改善提高外,康熙时期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粉彩、珐琅彩瓷器。雍正朝烧造了发色最鲜艳的釉里红,青釉的烧造也达到了历史上顶配水平。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,到嘉庆以后瓷艺就急转直下。尤其是道光时期的战争,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国力衰竭,制瓷业一落千丈,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,清王朝寿终正寝。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,并至此落下帷幕。 人们总是把瓷与陶相提并论而称之为“陶瓷”,这种提法反映了陶和瓷都是火与土的艺术。由于陶器发明在前,瓷器发明在后,所以瓷器的发明,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。如人们对火的性能的掌握和对粘土特点的充分认识等。但陶与瓷无论就物理性能,还是就化学成分而言,都有本质的不同。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: (1)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,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,即高岭土(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); (2)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%以上,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%以下; (3)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℃左右,瓷器则需要1300℃的高温才能烧成; (4)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,瓷器则多施釉; (5)陶器胎质粗疏,断面吸水率高。瓷器经过高温焙烧,胎质坚固致密,断面基本不吸水,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。 除以上所举,陶与瓷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: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先民的专门发明,它为人类所共有。只要具备了足够的条件,任何一个农业部落、人群都可能会制作出陶器。而瓷器则不同,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,尔后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到海外,才使制瓷技术在全球范围得到遍及。因此,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。 陶器不是中国独特的发明,考古发现证明,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发明了制陶术,但是,中国在制陶术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――最早发明了瓷器,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,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。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一直在改进所取得的经验,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。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,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,总结烧成技术,积累丰富经验,由此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。 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: 一、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,最低甚至达到800℃以下,最高可达1100℃左右。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,大都在1200℃以上,甚至有的达到1400℃左右。 二、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,坯体并未完全烧结,敲击时声音发问,胎体硬度较差,有些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。瓷器的烧成温度高,胎体基本烧结,敲击时声音清脆,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。 三、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,瓷器则要选择特定的材料,以高岭上作坯。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,则可成为陶器,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。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,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。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,在烧到1200℃时,则不有几率会成为瓷器,会被烧熔为玻璃质。 四、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。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,薄如蛋壳,却并不透明。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,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。 五、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,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。瓷器的釉料有两种,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,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,第二次低温烧成。 以上几个维度中,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,其他几个条件,都与这两条紧密关联。因此,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,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,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。
本文档为【陶和瓷的区别】,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。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,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,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,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。
[版权声明]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,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客服邮件,我们尽快处理。
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、画像、字体、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,请谨慎使用。
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联的内容(国旗、国徽、党徽..)目的是配合国家政策宣传,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,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。
部编版五年级下册《快乐读书吧:读古典名著,品百味人生》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
GRI全球可持续发-GlobalReportingInitiative